三年前疫情開始爆發時接下了這個專案的執行製作並展開了長達三年的幕後工作,期間採訪了海量的長者和親友,走訪遍佈全台的體系院區,逐漸理解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外科醫師,在過去的幾十年來做出的貢獻、歷經的困難和每一步的決策軌跡。直到上個月疫情落幕,傳記也終於由商周出版上市、紀錄片也完稿,摸到實體書的那一刻覺得特別感動,除了很開心能夠為這個家族留下紀錄,也期待這個故事可以喚醒每個讀者心中那無所畏懼的追夢頑童。感恩靖導與傳主長媳林安仁醫師 的好交情,讓我有幸能參與製作,謝謝黃士維院長及整個黃家的信任,也謝謝所有秀傳集團同仁的大力協助。
傳記由謝淑靖導演主筆撰文,一直很佩服她與生俱來的同理和直覺,總能與每個受訪者共感,並用細膩的文筆精準的刻畫每個故事間的情感關聯,和傳主每個行為下的動機意義。紀錄片由王明皓導演執導,帶領團隊紀錄了許多珍貴畫面,仔細地梳理後將歷史重現,巧妙的將與談人的訪談串聯成一部流暢動人的微電影。
傳主黃明和1940年出生於彰化,臺大醫學系畢業後,回鄉開業,創立秀傳醫院。他的每個決策和經歷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為了改革醫療體制,連續擔任三屆彰化立法委員,並創立「厚生會」,集結各黨派立委推動「全民健保」、「愛滋病防治法」等多項社會福利法案;
◼︎為了讓全台各地都有好的醫療服務,先後接辦了臺南市立醫院、高雄縣立岡山醫院,更不惜在當年荒煙蔓草的彰濱興建最大規模的秀傳分院;
◼︎為了讓所有病患得到最好的照顧,堅持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如「體外震波碎石機」,以及當年借給陳維昭醫師為連體嬰開刀的「腸自動吻合器」;
◼︎為了將手術傷害降到最低,開設了亞洲最大、水準最高的「微創手術訓練中心」,迄今已培訓近兩萬名外科醫師。
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作為在世俗眼裡是千萬個不明所以,但深入了解後就會發現,所有的「離經叛道」,都離不開「梅約精神」這個核心之道:在偏遠地區創建國際一流水準的醫療機構,讓任何階級百姓都享有最好的醫療照護。
總裁很不愛講自己的豐功偉業,但從身邊的人對他形容,會發現總裁就是個勤奮、博愛的夢想家,一生就是堅持做好一件事—「做蒼生之大醫」。
前立委 沈富雄(黃明和大學同學):「我們唸書的時候曾經住他家一個晚上,因為他家開旅館。求學過程中,他很會玩、活動力很強,然後書也唸的不錯。」
前台大校長 陳維昭(黃明和大學同學): 「他去美國參加放射醫學年會的時候,看到人家有這個腸自動吻合器, 他就想辦法買回來。我開連體嬰的時候,這個東西就是很寶貴了,他趕快把儀器借給我。其實連體嬰的成功,跟吻合器的關鍵很大,因為他們兩個共用一個大腸,所以我分上下的時候,就用自動吻合器一夾、一推,就兩截了,完全沒有把裡面的髒東西掉出來。」
前監察院長 張博雅(黃明和立院同事):「立法院裡頭我們又是同行, 又是同事,然後我們就一起創辦了厚生會,醫療奉獻獎就等於是我們一起談出來的東西,我們主要要表揚的就是,不顧自己收入,也不顧自己在服務的地區,一直為民眾的健康醫療而奉獻的人。」
前牙醫師公會理事長 陳信甫(黃明和立委競選總幹事):「他的總質詢,最大的一塊就是全民健保,因為那個時候,有六百萬的人沒有健保,碰到一個洗腎就傾家蕩產,他自己又開醫院,他最了解全民健保對六百萬沒有保險的人的重要性,所以他能夠講得非常的具體,說服力很強。 」
黃柏文(黃明和次子/秀傳行銷總監):「每一次專輯那五年的每一個現場活動他能來他都有來,但他都是在柱子後面看,他就是一個很ㄍㄧㄥ的人,然後媽媽就會跟我說你爸都有來。」
黃意婷(黃明和三女/秀和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台南市立醫院,我們真的足足賠了十年,但是為什麼會去接?我爸爸接的唯一就是有需求。他很在乎的,他從來在算的,就是需求量,他沒有在算回收」
黃士維(黃明和長子/秀傳中部院區總院長):「微創手術他一開始就覺得非常重要,主要是病人的傷在開完刀之後是差蠻多的,更多病人可以接受這樣的手術,所以他就覺得這是一個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計較成本,或是對醫院有沒有好處。」
—後記—
“
▲導演:總裁,您有沒有什麼話可以給年輕人一點建議?
▲總裁:沒有。
(於是現場一片寂靜大約三秒,我心想Oh god 也太難聊了吧,正想說要接個什麼話還是換個話題…)
▲總裁:認真啦,要做做最好的!
(總裁出其不意得又給出了答案。好吧其實簡潔的答覆也是可以。)
▲總裁:我如果哪天變打掃的歐吉桑的話,我要當打掃最乾淨的。這一片是我負責的,絕對最乾淨的,就好了嘛!唸書認真、工作認真、當家長認真、當醫生認真、查房認真、勤能補拙嘛……
(哇哇哇突然滔滔不絕,應該感觸良多,看來這個主題可以以好好發展!!)
▲總裁:沒有什麼名言啦,就這樣!
(瞬間又嘎然而止,於是這個話題就在反覆的驚恐與驚喜中作結。)”
其實這個看似尷尬的採訪片段正是我心中最經典的對談語錄。我覺得那是一個當下很自然的反應,因為大部分的採訪都是問他的成功經歷,或許突然要給年輕人建議反而一時間沒什麼想法。後來我的理解是這樣,一個真正很投入「做事」的人,其實根本沒在想什麼人生大道理,因為那就就是由一股很直覺的善念所驅動的行為。幾年後再回頭看這段對白甚至更有感觸,特別是在這樣資訊爆炸的紛亂時代,專注做好自己的事,保持內在的平靜才能真正有效的完成一個個目標。這段後來被導演放在紀錄片的結尾我覺得再適合不過了,很有他平常講話的風格,又有一種大智若愚的哲學:)
—「做蒼生之大醫」哪裡買—
🛒博客來:https://pse.is/4xeksn
🛒讀書花園:https://pse.is/4yac8q
🛒誠品線上:https://eslite.me/4xz7w3
🛒momo:https://pse.is/4ylwnn
🛒金石網:https://pse.is/4ygnxy
🛒學思行:https://pse.is/4ylf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