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FOOL 愚人文化

來自德國漢諾威的喬治一世繼位後,英國的漢諾威王朝 House of Hanover (1714年-1901年)就此展開。這個時期隨著蒸汽機等科技發明問世,機械化生產和工業化的進程便不斷推進,資本家們開始大規模建廠生產出大量產品,使得英國綜合國力飆升,不但率先歐洲各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還具備雄厚資本廣擴海外殖民地,促使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意即殖民地多到太陽永遠不會在英國落下,因為一個殖民地日落時,另個殖民地的太陽才剛要升起。此外英國的統治權力也在這個時代漸漸由國王轉到了首相以及內閣政府手中,使得英國率先各國跨入民主政治的大門。

The interior of the Crystal Palace in London during the Great Exhibition of 1851. (Wikimedia Commons)

※封面圖:The Opening of the Great Exhibition by Queen Victoria on 1 May 1851 維多利亞女王與家人參加萬國博覽會開幕 (Source: The V&A’s collections)

1|喬治一世 George I

(在位:1714-1727)

喬治是德意志漢諾威選侯,在54歲時幸運得到了這個從天而降的英國王位,來到倫敦登基為喬治一世。只是他一句英文也不會說,國家大事全仰賴議會,於是沒有了國王主持的議會便從議員中推派出一個領導人,即首相(Prime Minister),從此開啟了首相制度,首相與由各部長組成的內閣(Cabinet)共同治理國家。不料隔年,蘇格蘭的詹姆斯黨發動叛變(Jacobite uprisings)企圖奪取王位,所幸很快便被英格蘭軍隊擊敗。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 financial Crisis 1720年
此外喬治一世統治期間,英國發生了史上第一起的重大金融災難: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 financial Crisis。起因是1720年這家由保守黨(托利黨)的黨魁羅柏.哈雷(Robert Harley)所創辦的南海公司(The South Sea Company),趁英國政府因參與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欠下大筆債務之際,以負擔國債為條件,向政府取得壟斷在南美洲等西班牙殖民地的貿易特許權,並且不斷誇大公司價值,使得投機客紛紛湧入,股價幾個月內被炒到近十倍,然而他們向股東所承諾的南美貿易活動和豐厚利潤始終沒有真正兌現,還不斷用新股東投入的資金來支付老股東高額股息,龐氏騙局的泡沫越吹越大,直到1720年夏天,股價開使斷崖式跌破初始價,眾多投資人血本無歸,多名托利黨官員因事件下台。這個事件最後由輝格黨政治家羅伯特·沃波爾(Rovert Walpole)處理善後,協助使經濟恢復正常,此後輝格黨取代托利黨,長年主導英國政局。

George I |Hogarthian image of the 1720 “South Sea Bubble” by Edward Matthew Ward, Tate Gallery 畫作描繪了1720年南海泡沫事件的情景,在金融交易所或市場中,人們手拿著股票證券激烈討論著(Wikimedia Commons)

2|喬治二世 George II

(在位:1727-1760)

1727年喬治一世中風身亡,其子喬治二世繼位。喬治二世具有極高軍事才能,是英國史上最後一位「御駕親征」的英國君主。1743年,喬治二世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War of the Austrian Succession中,親自指揮與波旁法國作戰,過程中意外失去戰馬,他便步行揮劍繼續領導軍隊,最終奇蹟獲勝。

然而喬治二世雖然場上英勇,卻久患便秘,在1760年清晨因大便用力過猛,引起夾層動脈瘤破裂而猝死。而由於喬治二世的長子英年早逝,因此王位便傳給了孫子,繼位為喬治三世。

George II | Hillingford - George II at the Battle of Dettingen德廷根戰役發生於1743年,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期間的一場重要戰役,喬治二世手握軍刀,親自指揮作戰。 (Wikimedia Commons)

3|喬治三世 George III

(在位:1760-1820)

喬治三世22歲登基,雖然具有德意志血統,但與其王室祖先不同的是他在英國出生,因此愛國觀念特別強,且非常勤政,在其統治下英國歷經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1)愛爾蘭和不列顛合併,英國真正成為聯合王國,今天使用的英國國旗正式誕生。(2)發現了澳大利亞並開始建立殖民地。(3) 英國在7年戰爭中擊敗法國,後來又聯合歐洲列強擊敗拿破侖。然而在位期間,(4)卻也因英國議會針對北美殖民地的嚴苛經濟法案,導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最後失去北美殖民地。

澳大利亞殖民 1770年
英國航海家詹姆士·庫克James Cook航海探險,於1770年抵達了澳大利亞東海岸的波茲海峽,從此宣布此地為不列顛帝國領土。

1788年,英國殖民地首任總督亞瑟·菲利普Arthur Phillip率領第一批囚犯和移民抵達澳大利亞的悉尼港,英國便開始陸續擴展在澳洲的殖民地,包含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等。

七年戰爭(Seven Years’ War)1754年-1763年
1754年英、法兩大強國,為爭奪在北美、印度和加勒比海地區的殖民地資源而爆發戰爭,雙方集結各國盟友,引發全球性的衝突,這場戰爭最後由英國取得勝利,法國割讓加拿大、佛羅里達和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部分領土,使得英國成功取代法國成為北美、加勒比和印度最大的殖民帝國。

美國獨立戰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
然而英國在成為北美最大殖民國後,卻對該殖民地的歐裔殖民者實施了嚴格的稅收政策,例如強制其大量購買英國糖、咖啡、酒等商品的《食糖條例》和對所有印刷品強制徵稅的《印花稅法》等,引起殖民地居民強烈不滿。1775年美國民兵和英軍在列克星敦和康科德爆發了激烈的衝突,英國當局調派近50,000英軍鎮壓殖民。同年,代表13個殖民地的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成立了大陸軍,並任命維吉尼亞州議員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為將軍,開始組織武裝反抗英國,並於隔年發表《獨立宣言》,正式宣佈美國獨立。起初華盛頓率領美軍還很弱小,因此與英軍展開長期的游擊作戰,直到1778年2月,英國的宿敵法正式承認美國,並與其互訂軍事同盟,隨後西班牙與荷蘭也加入同盟,英國在被列強孤立的情況下,最終於1781年正式投降,並於1783年與美國簽訂了《巴黎和約》,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反法同盟(Coalition Wars)1792年-1815年
另一方面,由於法國在參與美國獨立戰爭中花費巨大,導致國家財務危機,法王路易十六因此加重稅負,使長期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平民忍無可忍,最終於1789年展開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市民自組國民會議,攻陷巴士底監獄並發表《人權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宣布每人皆有自由、財產的權利。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隔年路易十六Louis XVI以及皇后瑪麗·安東妮Marie Antoinette被送上斷頭台。經過一番鬥爭,權利接著落入了激進派雅各賓俱樂部Club des Jacobins領袖-羅伯斯比Robespierre手中,開啟專制獨裁統治,但在1799年又被拿破崙Napoléon推翻,開始15年的拿破崙時代。

法國大革命使得歐洲各國的專制王朝非常害怕,為抑制這種「自由、平等、博愛」的革命思想蔓延到自己國家,英國與歐洲各國開始結盟對抗發生革命的法國,稱作「反法聯盟」,這些戰爭最後以拿破崙在1815年滑鐵盧之役Battle of Waterloo被澈底擊敗作結。

……

喬治三世在位期間參與了多項軍事行動,同時他也是為非常博學的國王,提倡科學、文學藝術、工業發展,期間許多著名文學家如珍・奧斯丁Jane Austen, 拜倫Byron等皆紛紛展露頭角,英國也晉身強大工業化國家。然而不幸的是,喬治三世晚年罹患疑似躁鬱症的精神疾病,在醫術不發達情況下導致病況越演越烈,以致最後又聾又瞎,在病痛折磨下離世。

George III |British general Cornwallis surrenders at the Yorktown in October 1781英國將軍康沃利斯在約克鎮向美國和法國聯軍投降的情景。這是美國獨立戰爭中的一個關鍵時刻。 (Wikimedia Commons)

4|喬治四世 George IV

(在位:1820-1830)

喬治四世繼位時以58歲,他沈醉於奢靡的生活,為人風流放蕩,與妻子關係惡劣,且熱愛舉辦上流派對,以時尚的穿衣品味著名。他對文化藝術十分熱衷,協助創建了倫敦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以及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然而他紙醉金迷、酗酒、愛好大排筵宴的生活使他身形逐漸癡肥並罹患痛風、動脈硬化、失智症等疾病,成為百姓嘲諷的對象,在位僅十年便駕崩。由於他沒有子嗣,去世後由其弟弟威廉繼位。

George IV | The gouty George IV relaxing before nine portraits chronicli. 這是一幅諷刺漫畫,描繪肥胖的喬治四世身穿華服,以枕頭墊起痛風的右腳, 身後的九幅肖像展示出過往喬治四世穿過的誇張服飾 (Wikimedia Commons)

5|威廉四世 William IV

(在位:1830-1837)

威廉四世年輕時曾在皇家海軍Royal Navy服役,並參與了一些海軍行動,因此又被人民稱作「水手國王」。當時的威廉王子曾參與北美獨立戰爭對抗美軍,得知消息的北美統帥喬治・華盛頓批准了一項綁架威廉王子的計畫,只是最後並未成功。

威廉四世登基時以高齡,在位七年後逝世,由於沒有合法子嗣,故由其姪女,即其弟弟的女兒維多利亞公主繼位。

William IV|England's Hope! The Illustrious Patron of Reform! A Sovereign the Poorest Subject would not change (caricature) (Wikimedia Commons)

6|維多利亞女王 Victoria

(在位:1837-1901)

維多利亞的爸爸是喬治三世的第四個兒子,父親在他八個月時就去世,但在伯父威廉四世的栽培下她仍擁有良好教育。1837年繼位時年僅18歲,3年後與表弟阿爾伯特親王Albert, Prince Consort結婚,爾後育有九位子女,他們透過政治聯姻把子女一個個安排進了歐洲各國皇室,如今歐洲幾乎所有王室都有她的後代,因此維多利亞也被稱為是「歐洲的祖母」。維多利亞女王任內,是大英帝國最鼎盛輝煌的時期,英國不但工業化達到鼎盛,領土更急速擴張,因此其統治時期又被稱作「維多利亞時代」

1851阿爾伯特親王親自籌備了萬國博覽會The Great Exhibition以展示英國的技術與工業成就,地點選在倫敦海德公園Hyde Park水晶宮Crystal Palace,當中展出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超過10萬件展品,同時也吸引了數百萬的遊客,而這也成為英國工業革命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英國此時生產力大幅提升使得本地原物料供應不足,且產品供過於求,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更是卯足全力擴展海外殖民地,掠奪當地原物料、並傾銷商品,而歐洲其他大國見狀當然也紛紛加入武力殖民的行列以瓜分資源。其中在著名的鴉片戰爭,就是在這個時期爆發的。

鴉片戰爭Opium War/中英戰爭Anglo-Chinese War  1839年
19世紀初,英國的茶、絲綢和瓷器等商品大量進口自中國,而中國對這些商品的需求很小,導致英國對中國出口的商品與中國進口的商品之間存在貿易不平衡。為了解決貿易赤字問題,英國開始大量向中國銷售鴉片。這導致中國社會出現大量的鴉片吸食者,鴉片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個巨大問題。因此清朝官員林則徐在1839年發布了《禁煙令》,宣佈嚴禁鴉片進口並要求外國商人交出所有鴉片,不久後他們在廣州查緝到了一艘載滿鴉片的英國商船,林則徐一把火便燒掉了200多萬斤鴉片,引發英國慎怒,於是在1940年向中國宣戰。結果中國薄弱的武力絲毫不是英軍對手,1842年道光皇帝派人議和,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賠償拒款、割讓香港,並開放廣州、廈門、上海等地作為通商港口。

然而到了1856,咸豐皇帝拒絕繼續簽署《南京條約》,同時法國也不滿清廷對其貿易以及教堂建設等限制,兩者與中國談判破裂,最終爆發英法聯軍之役Second Opium War,英法不但攻陷北京,更焚毀圓明園,中國武力遠不及敵方,因此在1860投降,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司半島,並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

併吞印度 1858年
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另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捩點,就是英國政府將印度的統治權,由原先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手中接管,從此維多利亞不但是英國女王,更是印度女皇,而印度豐富的物產更為英國帶來了巨大的收益。(至於印度被英國東印度公司統治的過程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當時該公司獲得了英國政府的皇家特許經營權,並開始在印度進行貿易活動,隨著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勢力不斷擴大,公司也開始透過與印度統治者聯盟,在當地發展出一定程度的政治實力。)

澳大利亞 淘金熱潮 1850年代
此外在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殖民地澳大利亞更掀起了一波淘金潮,自從1851年起在新南威爾斯州的巴瑞亞山地區、維多利亞州、昆士蘭州等地發現了大量的黃金,大量移民便紛紛自歐洲、美洲、中國湧入澳大利亞,促進了殖民地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

南非波耶戰爭Boer War  1899年-1902年
英國在南非的殖民地於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也不平靜。南非地區在17世紀時被荷蘭殖民,到了1806年英國取代荷蘭接管南非開普敦殖民地,使得當地荷蘭移民,即波耶人(Boer),不斷與英國殖民者產生衝突,終於在1899年爆發了波耶戰爭。戰爭最終由英國取得了勝利,波耶共和國奧蘭治自由邦被併入英國的南非殖民地,成為英國的一部分。

……

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享年81歲,王位由長子愛德華七世繼承。而由於愛德華七世繼承的是來自德意志家族的父親姓氏薩克森—科堡—哥達(House of Saxon-Coburg-Gotha),因此繼位後,英國便從漢諾威王朝轉變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然而在其子喬治五世繼位後因為面臨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 人民反德情緒高漲,喬治五世下令將其皇室姓氏全面改為英國情懷的「溫莎」Windsor,以致下個王朝皆統稱為溫莎王朝(House of Windsor)

Queen Victoria|The Secret of England‘s Greatness by Thomas Jones Barker圖中維多利亞女王向下跪的非裔使節送上《聖經》作禮物,有些人認為這幅畫顯示出帝國主義擴張,白人英人優越等意識。 (Wikimedia Commons)
Share this with friends:

Leave A Reply

Product Enquiry

酒類商品服務須知:依菸酒管理法規定,本網站酒類商品不得售予未滿十八歲之青少年,因此不提供無法驗證身份的線上訂購服務。